专业炒股配资网站 李斗时代的平安好医生:快速盈利上岸后,讲一个全新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4-09-17 00:06    点击次数:182

专业炒股配资网站 李斗时代的平安好医生:快速盈利上岸后,讲一个全新的故事

继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后,又一互联网医疗巨头宣布扭亏为盈。

8月20日,平安好医生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0.9亿元人民币,首次扭亏为盈,实现盈利超600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为近9000万元。这也是平安好医生自2014年成立以来首次在财报层面实现盈利。在此之前的10年时间里,平安好医生商业化不及预期。

事实上,外界对平安好医生的盈利早有预期。自2021年启动战略调整以来,平安好医生的净亏损额逐年收窄。管理层也多次公开表示将在2024-2025年实现扭亏。今年4月的业绩沟通会上,公司CFO臧珞琦再次发声,称有信心在2024年加速实现盈利上岸。

回看过去10年,平安好医生几乎穿越了互联网医疗赛道所有潮起潮落,从2014年的横空出世到2016年的5亿美金融资,从2018年冲击港股上市到2021年急流勇退,回归服务集团金融主业。平安好医生的每一个重要步点,都踩在了国内互医行业冲高回落的节拍之上。

而在当下,李斗时代的平安好医生,用快速地盈利上岸来对过去10年的症结与痛楚做了告别。上任后,李斗曾多次告诫团队,“不要因为有支付方替客户给了钱,就觉得这个服务是免费的,这个客户是可以随便打发的,如果有人是这样的认知,那就趁早别干了。”这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也回应了互联网医疗被错判的那些年代,那些年代的人和事,那些年代的低效率,阵痛与冲击,疯狂与禁忌,惆帐与厚重。

告别之后,平安好医生转身开启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这家公司的过去,与计划中的盈利

如果我们往前多看一年,平安好医生的盈利信号其实已经非常明显。2023年,平安好医生的净亏损为3.3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半年亏损2.4亿元,下半年的亏损收窄至不到1亿元。

一家公司能够扭亏为盈,原因无外乎开源节流。开源方面,得益于集团金融主业的支持,平安好医生近年在F端(金融端)和B端(企业端)发力明显,收入增长迅速。节流则主要体现在员工人数缩减带来的人力成本下降。相较于高峰时期4000多人,18个亿的管理费用支出,如今平安好医生的人力成本缩减了一半以上。

复盘平安好医生的过去10年,2020年是最为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平安好医生是一家标准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靠补贴起家,以流量为王,手握上亿用户,讲的是开放平台的性感故事;在此之后,平安好医生逐渐远离互医赛道,战略重心被收拢至平安集团内部,试图围绕金融主业搭建医险融合的HMO模式。

2013年加入平安集团的王涛,是平安好医生的首任CEO,也是其1.0版本的缔造者。2014年,他将互联网医疗业务从平安健康险中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并从中孵化出了后来的“平安好医生”。

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王涛给平安好医生打下的烙印只有四个字——流血扩张。他通过自建全职医生团队、高额补贴用户等不计成本的方式疯狂拉新,做大流量。到2018年赴港上市时,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2.65亿,月活用户5400多万。靠着这些数字,平安好医生的估值摸高到75亿美金。

对于早期的王涛来说,盈利并不是他所考虑的首要问题,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问题。2017年时他曾对媒体坦言,自己并不担心盈利模式,因为在完成了开放平台的搭建后,可以触发的盈利点是非常多的,他列举了医药电商、O2O、广告、保险合作等方向。那一年,平安好医生亏损10个亿,是王涛时期的极值。

2018年上市后,王涛为平安好医生找到了流量变现的最佳模式——卖药,这项业务在年报中被称为“健康商城”。2018-2020年的三年间,健康商城业务对平安好医生的营收贡献率分别为55.7%、57.2%和54%,是占据公司半壁江山的核心板块。

在当时看来,这确实是一条变现路径最短,转化效率最高的出路,也是多数互医企业商业化的首选。但这显然不是平安集团高层们想要看到的结果——从平安集团的角度出发,医药电商和金融主业很难协同,且处于医疗产业的末端,盈利空间小,还要面对众多电商平台的降维打击,是拿自己的短板碰别人的长处,结果得不偿失。

2020年5月,王涛被集团免职,CEO一职由平安少帅方蔚豪接任。相比于王涛,方蔚豪有20年的金融从业经历,并一手创建了平安租赁,深得集团高层赏识。

对于方蔚豪来说,执掌平安好医生的首要目标,是将其从互联网医疗的亏损陷阱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医险结合的既定轨道。

为此,他提出了去C端化、弱化互联网医疗属性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分批解散自建的全职医生团队,改为外部签约,另一方面加大了和线下医疗实体的合作力度。一年时间里,平安好医生的外部签约医生从5000多人增加到2万多,合作医院从不到400家猛增到3700多家。

在完成医疗供给端的结构调整后,2021年,平安好医生首次在年报中出现了HMO(健康维护组织)的相关描述,并将此作为战略深化2.0的核心抓手。

事实上,在方蔚豪担任CEO的两年半时间里,平安好医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战略转轨,具体表现为,重新确立了以金融客户和企业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医药电商等战略协同性不足的业务大比例收缩,亏损收窄至创业初期的水平。

所以当2023年11月李斗接棒方蔚豪,成为平安好医生的第三任CEO时,盈利的悬念已经不大了。一位接近平安好医生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当时公司内部甚至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在那个时间点换帅,对方蔚豪有点不公平。

李斗时代

很多事情,在当时或许看不出端倪,但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李斗上任之初,外界对平安好医生的此番换帅有过各种解读,如今看来,背后原因已经逐渐明晰。

一是李斗出身外企,讲求实效。多位和李斗有过交集的采访对象告诉《健闻咨询》,“斗总”平时以严厉著称,且事无巨细,经常下穿三四个层级指导非常具体基层的工作,比如PPT上的措辞修改,活动场地的舞台布置,因此很多员工私下称他为“卷王”。另一方面,李斗也是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派”,做事雷厉风行,不怕得罪人,拿结果的能力很强。

这在去年年底平安好医生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就可见一斑。在李斗的主导下,平安好医生从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制,迅速调整为销售、医疗、产品、技术运营和共同资源五大中心。这种扁平化的部门改革,本质上是一次权力结构的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但只要平稳过渡,就能提高经营效率,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为加速盈利创造条件。

二是李斗在养老领域的履历和经验,现在看来这或许是集团高层最为看重的特质。一个后来才为人所知的背景是,在2023年的年报中,平安集团将过去“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顶层战略微调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这一提法也被平安好医生在2023年的年报开篇中加以引用,并且“养老”这两个字,在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年报中出现了68次。

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统计中,养老服务第一次被拆分成独立的营收板块,和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并行。尽管养老服务的体量还小,营收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毛利也仅为800万元,在平安好医生的整体盘子里并不起眼,但已经足见公司对这块业务的重视。

而李斗,显然是平安体系里最熟悉养老业态的人之一。在加入平安好医生之前,李斗在平安人寿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上做了三年,从无到有地搭建了集团居家养老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李斗履新平安好医生以后,依然兼顾着居家养老事业部的工作,并主导了平安好医生对集团居家养老事业部的合并。在居家养老事业部期间,李斗极度重视用户体验,会细看每一个项目的客户满意度指标。高了,他会怀疑里面的水分;低了,会督促部门及时整改。

在主导平安好医生后,李斗也经常告诫团队内部的成员,不要因为有支付方替客户给了钱,就觉得这个服务是免费的,这个客户是可以随便打发的,如果有人是这样的认知,那就趁早别干了。

梳理过去一年的新闻稿就会发现,不管李斗的身份如何变换,他都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参与了平安集团在养老领域的深化布局。从去年10月发布居家养老“护联体”,到今年3月发布“住联体”,再到今年8月发布的“乐联体”,李斗都是具体业务的发言人,而这三项业务的渐次演进,也和他对养老服务的理解不谋而合。

在李斗看来,居家养老行业的痛点在于服务供应商对老年客户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入,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供需错配问题突出。针对这一痛点,李斗的思路是按照“医、住、护、乐”四个方向,整合上下游供应商资源,形成标准化的服务产品。目前,住、护、乐的产品都已经落地,只差最后的“医”。

事实上,在李斗担任平安寿险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就曾和平安好医生有过业务上的合作。主要形式是,居家养老事业部作为甲方,向平安好医生采购医疗端的服务,再放入自己的养老服务包里。而平安好医生内部也有养老业务团队,主要做的事情是整合养老服务的供应商,丰富医疗服务的权益包。

“但那个时候,大家更多考虑的都是完成各自的KPI,可能会有些联动,但不是一体化作战。”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医疗和养老的客群高度契合,业务协同性强。着眼当下,并入养老业务,会让平安好医生和兄弟公司的业务联动更为密切,做大营收。而放眼长远,平安好医生过去10年在医疗领域积累下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在养老场景上的兑现空间很大,对平安集团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但理想总是丰满的。回到现实世界,医疗和养老从来都不是好做的生意,想要连通彼此,实现并表后的长久盈利,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肩负集团重托的李斗来说,在平安好医生实现盈利的这一刻,只是故事的开篇。就像西行的玄奘和大航海的哥伦布一样,山高水长和惊涛骇浪才刚刚开始。

举报 文章作者

健闻咨询

相关阅读 蚂蚁集团拟收购好大夫在线?好大夫在线这样回应

好大夫在线方面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公司对于此消息不予置评,请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

第一真相 08-15 14:13 小红书、快手杀到,互联网大厂为何都放不下难啃的医疗?

互联网大厂们在探索医疗产业的道路上历经波折,尽管尝试了多种模式和技术,但至今仍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医疗健康业务的回报遥遥无期。然而,随着大模型的兴起,这些公司正在探索新的技术抓手,试图在复杂的医疗行业中找到突破口。

07-31 10:02 妇科疾病困扰3亿中国女性,为何基层医院就诊量不足

长期患有生殖道感染类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生殖能力,也会增加女性的患癌风险。

05-26 11:31 红杉、太保10个亿组局,太医管家能打破行业魔咒吗?

中国太保旗下的太医管家宣布完成9.2亿元的战略轮融资,红杉中国继续追加投资。

05-21 09:21 商业秘密|互联网医疗玩法变了,除了线上问诊与卖药还有这些“新花样”

随着AI大模型的问世专业炒股配资网站,互联网医疗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AI医疗大模型的落地将有助于打通包括医疗设备厂商、检测机构以及医疗服务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闭环。

你不知道的商业秘密 05-19 15:5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